24小时服务热线

18928448884 / 0755-2592 9959

24h咨询热线:18928448884

净利润缩水47%!中炬高新2024年研发投入降8%曾陷“蚝油造假”风波独董预警内控风险 净利润缩水47%!中炬高新2024年研发投入降8%曾陷“蚝油造假”风波独董预警内控风险 净利润缩水47%!中炬高新2024年研发投入降8%曾陷“蚝油造假”风波独董预警内控风险

新闻资讯

净利润缩水47%!中炬高新2024年研发投入降8%曾陷“蚝油造假”风波独董预警内控风险

时间: 2025-04-22 08:57:41 |   作者: 欧宝娱乐网页登录版

  4月8日,中炬高新600872)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19亿元,同比增长7.39%;实现归母净利润8.93亿元,同比下降47.37%。其中,调味品业务收入为50.75亿元,同比微增2.89%。

  去年,中炬高新董事长余健华提出未来三年将“再造一个新厨邦”。按照该规划,到2026年,旗下子公司美味鲜的营收将达100亿元,利润将达15亿元。

  与此同时,公司风波不断,8年股权争斗落幕后又陷入“产品造假与骗补”争议。今年1月还有独立董事对公司的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提出质疑。

  公开资料显示,中炬高新成立于1993年,业务涵盖调味品、园区运营及城市开发等领域。其中。调味品为公司核心业务,由子公司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旗下拥有厨邦、美味鲜等品牌。

  2024年,公司调味品出售的收益达50.75亿元,占据营业收入的91.95%,同比增长2.89%。公司房地产出售的收益同比腰斩50.75%至5484万元,拖累了整体业绩。

  尽管核心业务实现同比增长,但在竞争非常激烈的调味品市场中,这样的增速显然缺少竞争力。

  对比“酱油一哥”海天味业603288),“酱油老二”中炬高新业绩掉队较为严重。

  2024年,海天味业酱油品类实现盈利收入137.58亿元,同比增长8.87%。公司的研发费用由2023年的7.15元增至8.40亿元,同比增长17.35%。

  相比之下,中炬高新2024年的研发费用为1.65亿元,同比减少8.76%。

  从长远来看,研发投入减少,可能会削弱公司的产品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例如,在当前花了钱的人健康化、功能化调味品需求日渐增长的背景下,研发投入不足可能会引起公司无法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在研发费用下滑的情况下,公司2024年的整体销售费用达到5.04亿元,同比增加10.32%,大多数都用在渠道改造、促销推广等方面。

  从高管薪酬来看,中炬高新董事长余健华在报告期内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268.00万元,高于行业均值187.9万元。此外,公司CEO余向阳、副总经理林颖以及副总经理吴剑的税前报酬总额分别为208.94万元、165.36万元和146.20万元。

  2015年,姚振华通过宝能集团子公司前海人寿收购中炬高新的股票。次年,前海人寿以24.92%的持股比例成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有国资背景的火炬集团退居第二,中炬高新实控人变为姚振华。

  2018年9月,前海人寿将24.92%股权转让给了同属宝能系的中山润田,使其成为了宝能系在中炬高新的“代理人”。

  2022年,宝能系爆发财务危机。火炬集团趁机在市场快速收购、竞拍中炬高新的股份,于2023年1月重返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夺回控制权。

  2021年,中炬高新净利润下滑至7.42亿元,2022年亏损5.92亿元,同比下降179.82%。这也是公司上市28年来首次出现亏损。

  同期,海天味业的营收则从2020年的227.9亿元升至2022年的256.1亿元,归母净利润也持续稳定在60亿元左右。

  不过在大股东易主后,中炬高新业绩出现好转,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9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024年2月29日,中炬高新旗下美味鲜公司前生产总监高听明实名举报厨邦蚝油造假。

  高听明称,美味鲜委托阳西美味鲜食品生产的厨邦系列蚝油、美味鲜系列蚝油蚝汁用量占比仅1.6%。在蚝油最核心的指标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提供中,添加剂味精是原材料蚝汁的61.5倍,与国家标准不符。

  他还举报,厨邦酱油是用“120天的头油+50天的二油+10天的三油”凑出的180天,实际该酱油只晒了84天。与厨邦酱油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晒足180天,厨邦酱油天然鲜”并不相符。

  同时,高听明还举报称,中炬高新核心子公司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过程中全流程造假,涉嫌诈骗国家补贴约2亿。

  对于上述举报,广东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正在核查相关情况。中炬高新也发布澄清公告称,涉及的酱油、蚝油产品生产标准、质量以及财政补贴的相关情况,均缺乏事实依据,公司各项生产经营均合法合规。

  据中炬高新于今年1月发布的公告,独立董事秦志华对公司的两项议案投出了弃权票。

  对于《关于选举方祥为企业独立董事的议案》,秦志华提出4条弃权理由:一是董事会成员中,缺乏具有高管考核任免与薪酬分配专业背景的独董;二是董事会结构中,缺少持股70%以上非控股中小股东推举的董事;三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制衡力不足,存在内部人控制风险;四是方祥的工作背景与经验更适合担任公司外部董事。

  中炬高新回复称,方祥具备多年的食品研发教导学生的经验,其工作经历、独立性均符合担任独立董事的要求。根据公告,方祥先后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现为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党委委员,生物工程专业主任。

  针对《关于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秦志华认为鉴于公司的股权结构,应专门发布增补独立董事的公告并说明任职资格,吸引中小投资者参与提名,再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进行审核批准。同时,从目前情况看,公布董事会决议及不同意见后,召开临时股东会审议更为合适。

  中炬高新对此表示,依据《公司法》规定,持股1%以上的股东能在股东会会议召开十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董事会在确认提案后,可一并提交至股东会进行审议。因此,中小股东能行使提名独立董事的权利。

  而秦志华提出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制衡力不足,存在内部人控制风险”等别的问题,中炬高新则未公开回应,仅表示“其他弃权理由均为其个人意见,与本次议案内容不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秦志华出生于1955年,1987年后一直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2018年11月起担任中炬高新独立董事。

  2024年6月4日,中炬高新在董事会上审议了五项议案,其中三项关于2024年股权激励计划。对于当中的两项议案秦志华同样投出了弃权票,理由是该激励计划授予对象的持股资格不全面,有短期行为风险;持股对象中部分高管的持股量计算方式不妥,有违规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3年控制权争夺结束后,中炬高新于同年10月迎来了新管理层,而这些人悉数出现在了该股权激励计划的名单上。

  2024年11月,秦志华因连续担任中炬高新独立董事6年期限届满,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辞职报告中,他就公司的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事项向董事会提出了优化建议。